又是一個播撒希望的季節,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又是一個事業發展的重要時刻。4月8日下午,在質檢總局三層會議室里,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在這里正式成立。
德高望重的兩院院士、造詣深厚的學術大家、貢獻突出的專家學者,欣然從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手中接過聘書。受聘為主任委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系教授金國藩講出了所有委員的心聲:“計量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非常重要,計量事業的發展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都感覺到重任在肩,有責任為更好推進計量工作出謀劃策。”
首批受聘的18位委員,來自國內著名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大型企業和行業團體,組成了一支具有高水平、綜合性、開放性的專家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進行治國理政,必須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質檢總局此次成立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便是在今天計量被賦予新內涵和新使命之際,積極借助外腦,打造計量智庫。
眼下,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催生國際計量重大變革,“計量單位量子化”和“量值傳遞扁平化”是此次變革的核心;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步入新常態,這些都給未來計量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委員們紛紛表示,計量事業的謀劃應立足長遠,全面對接并深度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規劃。“我們應該思考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中,計量應該如何發揮作用。”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環境和資源委員會委員蒲長城說。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則表示,科技創新依托于測量技術的支持,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過程中,計量擔負了哪些重任、該如何對接,是需要認真研究的。
“中央正在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計量工作也應該由過去的行政部門管理走向治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對于我國行政法學領域泰斗級人物、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的建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劍波點頭稱贊,“我們應該加強頂層設計,理順計量科技發展脈絡,既要勇攀高峰又要接地氣,高效推進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應松年教授和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副會長劉兆彬還共同提到完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問題。“1985年發布的《計量法》,太老了,亟須修訂。”針對應松年的呼吁,劉兆彬還建議要編制、修訂計量技術法規,并可以做成法典,解決技術法規體系中的不協調問題,同時推進校準市場的法規體系建設。
為了參加此次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8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葉聲華專門從外地趕到北京。他開門見山地提出,國家計量院與地方計量院應明確分工和發展方向,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同時國家計量院要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緊密合作,大家一盤棋,攜手發展。談到合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感觸很深。“清華大學與中國計量院開展了許多合作項目,每年派出多名碩士、博士生去實習,前不久雙方還成立了聯合實驗室。隨著清華建設國際一流名校目標的實施,我們也在探尋與中國計量院更新形式的合作。”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也建言,除了項目合作的方式,質檢總局還可以確定一批重點關鍵技術合作單位,以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在會上,多位委員還共同談到一個話題:計量需要進行社會化科普,擴大影響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院研究員張鐘華對當年自己在德國的所見所聞仍很感慨:“在德國,從一線工人開始,就高度重視計量。這也是其產品質量過硬的根本保證。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計量工作深入人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研究員王巍則提出了更具體的建議,“可以與教育部協商,在理工類大學的本科教材中,加入計量、標準等方面的內容。”
此外,委員們還圍繞計量軍民融合、拓展新興領域計量研究、吸引優秀青年人才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在近3個小時的時間里,一邊是專家委員們暢所欲言,一邊是沙沙的筆記聲。大家建言獻策,共謀發展,意猶未盡。破浪揚帆正當時,砥礪奮進又一春。我們相信,在新的征程里,中國計量將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中國質量報》
友情鏈接
? 2015-2023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版權所有 ICP證:京ICP備14006989號-1